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移动:员工薪酬过千亿,人均22万,818 亿欠款未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02:04:05    

中国移动:员工薪酬过千亿,818 亿欠款未收,坏账准备290亿!

| 环球通信| @好5G |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昨日,中国移动发布2024年年报,交出了一份成绩单,全年营收 10408 亿,同比增长 3.1%,净利润 1383.73 亿,同比增长 5%。除了业绩以外我关注到两个感兴趣额的点:

一、中国移动员工收入增6.2%,人均22 万

中国移动职工薪酬为 1009 亿元,比上年增长 6.2%,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9.7%,员工共 455405 人(451830 人),平均薪酬 22 万。

员工共 455405 人(451830 人),平均薪酬 22 万;综合类 41194 人(2023 年 42339 人),减少 1145 人;市场类 194103 人(2023 年 197653 人),减少 3550 人。

2024年报数据显示,中国移动职工薪酬总额达到1009亿元,较上年增长了6.2%,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7%。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反映了其对员工价值的认可与重视。

这份数据无疑让很多人对中国移动的员工薪酬水平刮目相看。要知道,这仅仅是平均数值,很多高管和技术人才的年薪恐怕要远超这个数字。同时,从人工成本增速来看,6.2%的增速已经超过了中国移动2024年的营收增幅3.1%的两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移动在人力成本上的投入力度。

从员工规模来看,中国移动目前拥有约455,405名员工(其中正式员工数量为451,830人)。通过将薪酬总额与员工人数进行计算,可以得出每位员工的平均薪酬约为22万元人民币。这一水平在中国国有企业及通信行业中处于较为领先的位次,显示出中国移动在吸引和保留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整体薪酬有所增长,但占营收比例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的9.7%,这表明公司在平衡成本控制与员工激励之间找到了良好的结合点。

二、政企客户欠款818亿,坏账准备290亿

中国移动面向政企客户应收账款账面余额818.32亿元,相比之下,2023年底这个数字是530.70亿元,一年时间里增加了288亿元,增加了54%。

笔者注意到,2023年合计坏账准备为178.5亿元,2024年增长到290亿元,同比增加了62%。这可能意味着中国移动按照既定的坏账计提政策,结合账面余额和违约损失率(随着账龄的延长,坏账准备金额占账面余额的比例大幅上升),对可能的坏账损失进行了更充分的准备。

政企市场是运营商的“命根子”,但中移动这份财报却暴露一个残酷现实:ToB/G业务跑得越快,现金流“失血”越猛!(有网友说的更直接:泡沫倍刺破,原形毕露。)

近年来,随着个人通信市场逐渐饱和并呈现萎缩趋势,运营商纷纷将目光转向政企市场,视其为新的增长点,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拓展。然而,在政企业务高速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两大棘手问题:利润率低下和收款难题。

首先,尽管政企业务带来了收入的增长,但其利润空间并未同步扩大,甚至可能对个人业务的利润形成挤压。其次,由于政企项目的特殊性,通常采用“先服务后付款”的模式,这导致了大量应收账款的积压,同时增加了坏账风险。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经济波动和市场调控影响了部分大客户的资金周转能力,从而延缓了回款速度。从内部管理角度来看,一些运营商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进一步加剧了欠款和坏账的风险。此外,政企客户的特点以及业务复杂性也为欠款和坏账提供了土壤。例如,某些项目虽然已经交付,但由于使用体验不佳,客户以此为由拖延付款。同时,市场竞争的激烈也迫使部分企业采取宽松的信用政策或延长账期以吸引客户,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能提升市场份额,但也显著增加了应收账款规模和坏账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政企市场的欠款和坏账问题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运营商自身管理上的短板。从本质上看,政企市场的坏账比率本身就高于个人市场,因此这一现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可以说,欠款和坏账是运营商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其转型发展道路上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 END -

以 草 根 记 录 通 信 时 代

作者@好5G :资深分析师|特约撰稿人|新媒体专栏作者|手机评测专家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