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7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共102台、装机容量达到1.13亿千瓦,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此外,我国核电发电量也持续增长。2024年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达到4447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4.72%,位居全球第二,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1.27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4亿吨。
我国具备同时建造
40台核电机组能力
《蓝皮书》还显示,随着“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国内外进入批量化生产建设阶段,我国的核电工程建设能力也得到持续提升,具备同时建造40台核电机组的工程施工能力。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1469亿元,较上年增长520亿元,创历史新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核电建造前沿技术研究,推动核工程建造过程中关键工艺技术迭代升级。从“单堆建设”步入“多堆同时建设”阶段,核电工程“一体化”建造能力、穹顶吊装技术水平均得到有力提升。目前,我国核电工程建设规模以及安全、质量、进度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曹述栋:我国逐步形成了从工程设计到施工、调试到商运的核电工程全生命周期建设运营能力,群堆建设管理能力均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具备同时建造40余台核电机组的工程施工能力。
我国进一步拓展
核能综合利用场景
我国核能综合利用的场景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在城市供暖、工业供热等领域陆续实现突破,同时核技术在医学、国际合作等方面也高速发展。
《蓝皮书》显示,2024到2025供暖季,海阳、秦山、红沿河等核电厂核能供暖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我国同位素自主供应能力实现显著突破。2024年我国首次利用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实现了碳-14同位素供应全面国产化。此外,核医疗装备国产化也加快推进,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曹述栋:2024年,我国向全球开放包括中国先进研究堆在内的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与泰国、孟加拉国、匈牙利、波兰、尼日利亚等国家在核医疗、核农业、工业辐照等领域开展了项目合作。
(总台央视记者 谭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