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学东。南方日报记者 冯焕哲 摄
近日,在广东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下称“溢康通”)生产车间,一排排空气弹簧正在接受最后的气密性检测。这些形似轮胎的黑色装置,即将被安装到轿车、卡车甚至高铁上,而在20年前,该领域还完全被外国垄断。
30多年来,溢康通董事长庞学东始终坚持专注在汽车配件领域发展。目前,溢康通拥有各项技术专利120多项,空气弹簧年产量500多万件,是中国最大的空气弹簧生产基地,2024年产值超4亿元,产品出口比例达57%,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打破行业垄断
填补国内空气弹簧“空白”
20世纪90年代末,高中刚毕业的庞学东从老家浙江台州来到广东,进入广州空军后勤汽车连担任汽车运输兵。“在部队里,我学到了汽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此跟这个行业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庞学东说。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庞学东在离开部队后办起了汽修厂,又在2000年创办了汽车配件贸易公司。在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的过程中,他发现空气弹簧在国内生产的空白,也嗅到了这个产品在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
“与当时大规模使用的机械弹簧相比,汽车空气弹簧显现出减震效果更好、稳定性更强等特点。但当时空气弹簧进口价格较高,仅仅只在国内生产的部分高端乘用车中使用。”庞学东说。
2004年,庞学东在友人的推荐下到土耳其的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参访学习。回国后,他下定决心要“造出中国自己的空气弹簧”,毅然关闭了汽修厂和汽车配件贸易公司,开始“第三次创业”,开办了中国最早引进空气弹簧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广州市溢滔橡胶有限公司,这正是溢康通的前身。
空气弹簧的主要材料是橡胶。如何让一块橡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形状设计是关键。庞学东回忆:“由于国内缺乏现成经验,我们跟技术团队展开了攻坚,翻译国外相关资料,并反复画图、实验,探索最优的空气弹簧结构。”
2005年,该公司的空气弹簧产品逐渐成形,开始进入市场,从此打破了国外垄断,更开始倒逼国外产品降价。
同年,自主研发的空气弹簧产品开始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在当年的法国巴黎汽车配件展上,公司的产品第一次亮相国际展览,不少外国生产商都为之一惊。
“当时,我们在国际展览上喊出‘空气弹簧中国第一’的口号,不少外国生产商开始还不相信。仔细观看我们的产品后,他们才确认空气弹簧在中国也能生产出来了。”庞学东说。
发挥“链主”作用
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
2016年,公司已经发展了十余年,庞学东计划扩大生产。庞学东四处考察,云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附近正在建设的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汕湛高速等交通配套吸引了他的关注。
庞学东说:“在公司最需要土地的时候,当地政府立即提出可批地,并预留土地以备进一步发展。2016年,我们在云浮创办了广东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并在2021年将广州的总部迁至云浮。”
随着云浮汽配产业集群不断向纵深发展,庞学东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与纽带作用,成功推动小华机械、埃埃拓普等多家企业落户云浮。
走进溢康通的展览厅,里面展出100余种不同类型的空气弹簧产品,分布于商用车应用、轨道交通、工业机械等领域。随着汽车和工业机械的发展,空气弹簧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
有些空气弹簧体积虽是“小块头”,但却有着“大能量”。在组装区,工作人员拿起了一块足球大小的空气弹簧,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块空气弹簧千斤顶,伸缩能力很强,可以撑起约4吨的重量。这些空气弹簧是用于模拟驾驶游戏机座椅的,可以提供更好的缓震效果和真实的游戏体验。”
在溢康通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试验场地中,60%的仪器都是用于疲劳、高低温老化、爆破等安全、耐用性试验。庞学东介绍:“一个好的空气弹簧,需要面对压力时保持优质的稳定性,这就跟其受力有关。我们会通过形状、纹路的改变去不断地做力学测试,以寻找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
“一直以来,溢康通的理念就是‘面向世界,服务全球,全面推进空气减震产品在全球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未来人们对交通工具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空气弹簧必然会应用越来越广泛。”庞学东表示,溢康通将充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与战略区位优势,打造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流水线智慧工厂,持续推进打造国际驰名商标。
南方日报记者 冯焕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