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秦岭山区发生多起因非法登山引起的人员失踪伤亡事件,给人员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危害。
为遏制非法登山活动多发态势,今年4月17日,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西安市秦岭保护局、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体育局、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等7个市级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非法登山防范管控工作的通知》。
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非法登山记录将抄送涉事人员单位社区并公开曝光;公职人员参与非法登山的,将违法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和相关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此外,有关部门、单位将向救助者追偿合理救助费用。
2024年10月19日,多人被困秦岭冰晶顶,急救人员在转移伤者。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秦岭山区气候多变、地形复杂,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近年来,非法登山引起人员失踪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2023年,有18名驴友被困秦岭主峰冰晶顶,有百人连夜救援,18人均平安下山,其中16人自行离开回家,两名学生被送往附近医院观察;2024年5月,一名20岁的学生在夜爬秦岭冰晶顶后遇难;2024年10月19日,有4人被困秦岭冰晶顶。当地组织150余人迅速进山实施救援。经全力搜救,其中2人安全下山,另2名被困人员被发现时因失温已无生命体征。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西安当地媒体披露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西安市累计搜救山区被困人员350余人次。
今年2月8日,一小伙违规私自登上秦岭试图穿越鳌太线遇险,后经救援小伙获救。媒体报道显示,救援队伍与小伙家属商议后,支付了8万多元费用。当地救援人士表示,这是救援队发起的首次付费救援,目的是为了起到震慑作用。
为有效防范管控非法登山活动,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防范职责和应对措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今年4月17日,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西安市秦岭保护局、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体育局、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等7个市级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非法登山防范管控工作的通知》。
针对秦岭山区非法穿越、未开放区域探险等高风险行为,该《通知》要求,沿山区县加大防护网、隔离栏、警示标牌等设施建设,布设“电子围栏+红外监测+智能监控+自动喊话”四位一体预警系统,有效防范和阻止游客进入秦岭未开放区域,最大限度阻止非法登山行为。各景区要在峪口等各入口增设物理隔离设施,提醒并劝阻非法登山行为,通过“人防+技防+物防”的立体防控体系,织密非法登山防控网。
《通知》明确,要建立航空快速救援力量,不断提升山地救援能力,应急管理部门加强空中救援力量、社会救援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组织调度直升机、无人机和有关专家及时参与搜救工作;各区县依托社会救援力量组建山地救援队伍,组织秦岭山区居民建立向导队伍。要定期开展山地救援训练,不断强化救援队伍协同配合能力。遇突发险情时,由属地政府牵头成立现场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确保“黄金救援期”快速响应。
针对非法登山行为,《通知》要求,各相关单位要积极发挥惩戒效应,依法开展事后惩处。对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进行严肃查处,公安部门要对损毁公物、妨碍公务者依法打击,文旅部门要对旅游景区管理不规范、安全措施不到位以及违规旅行社按照相关法规条例进行处罚,体育部门要对非法组织开展穿越、登山等体育比赛活动的社会体育组织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对于依法查处的非法登山案件,相关违法记录将抄送违法者所在单位、社区并公开曝光。公职人员参与非法登山的,将违法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和相关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此外,公安、文化旅游、应急管理等部门要为社会救援队伍或其他组织和机构依据相关规定以及实际支出、双方协定向接受救助者追偿合理救助费用提供支持。
除此之外,检察机关也启动了非法进入秦岭核心保护区开展登山、穿越活动民事公益诉讼案。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3月19日,由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起诉西安某户外运动有限公司组织非法进入秦岭核心保护区开展登山、穿越活动民事公益诉讼案公开开庭审理。经审理,西安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支持了检察机关诉讼请求,并当庭判令,被告立即停止组织进入秦岭核心保护区开展穿越、登山活动,承担生态修复费用2万元,并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上游新闻记者获悉,目前,检察机关针对户外运动公司组织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问题,立案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7件,申请发出诉前禁止令6件,目前已提起民事公益诉讼6件。
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