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编者按
听庭检验素能,实战淬炼精兵。为提升履职水平,加强队伍素能建设,自2023年起,山东检察机关部署开展“百庭观摩、千庭评议”专项活动,并逐步实现“四大检察”全覆盖。两年来,各地扎实开展、纵深推进,专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鲁检新媒体【百庭观摩、千庭评议】专栏推出“我的出庭故事”系列报道,邀请出庭检察官分享参与专项活动的收获、感悟,敬请关注。
今天,来自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赵璐为大家分享出庭故事。
听庭评议强素能,实战促学砺尖兵
“针对刚才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公诉人现在答辩如下。”我站在公诉席上充分反驳无罪辩护意见,清晰有力的声音回荡在法庭。庭审现场有一群特殊的“旁听人员”正将目光聚焦在公诉席上——由实务导师带队的听庭评议小组正在逐项记录我的出庭表现。
自“百庭观摩、千庭评议”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我院建立案件抽取随机、评议人员组成随机的“双随机”听庭机制,以及由资深检察官担任实务导师、权威学者担任理论带教导师的“双导师”评议机制,帮助发现庭审中的薄弱环节,找准办案过程中的短板和漏洞,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进而提高出庭质量。通过一次次的庭审实训,让我在实战中褪去青涩,增长了勇气与自信,收获了方法和能力,见证着我从检察官助理成长为员额检察官,让我更真切体悟到胸前检徽承载的千钧重量。
赵璐(中)出庭公诉
实战淬火,从“本领恐慌”到“自我超越”的蜕变之路。首次接受听庭评议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是一个认罪认罚的案件,作为助理的我协助检察官进行举证。庭后评议阶段,听庭评议人员指出“举证内容详略不当,举证顺序衔接不畅”。这次评议让我收获很大,使我充分认识到由于多数出庭案件适用认罪认罚程序,庭审对抗性和挑战性减少,庭前准备松懈,导致自己出庭能力弱化。自专项活动启动以来,我院组建专业听庭评议团队,构建“庭审复盘、专项指导、导师帮带”的培养体系,通过随机抽取、轮动旁听、当场评议等方式,让每一个青年公诉人都拥有了实战训练场,我的出庭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正是有了这些积累,2024年我入额后首次出庭的不认罪案件,获评为全省“优秀出庭案件”。
协同推进,上下一体构建青年检察干警能力提升矩阵。我院将听庭评议活动与青年公诉人才培养相结合,落实“双导师”培养机制,使我受益匪浅。“理论导师+实务导师”的立体培养,就像给我们青年公诉人装上了双引擎,让我既收获了实践性的庭审方法,又延伸了理论思考,每次听庭评议对我来说都是一堂生动的课程。实务导师还会就我的多次庭审进行跟踪听评,不断发现新问题,使指导更加有针对性,于我而言,是听庭评议更是成长课堂。
砥砺前行,以专业化锻造新时代公诉尖兵。2023年以来,我参与办理了一系列重大、复杂案件。为了有力指控犯罪,实现良好的庭审效果,我将功夫放在办案过程中,力求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在一起重罪案件中,精心设计举证顺序;在一起针对大学生诈骗的案件中,进行校园防范诈骗法庭教育;在一起非法捕捞案件中,努力促成被告人履行生态修复责任。实践证明,精准的事实认定、严密的法律论证、有力的证据支撑和出色的法庭应对能力,才是公诉人出庭的“底牌”。
站在新的起点,我将把专项活动成果转化为精进业务的动力,通过听庭评议活动持续抓好自身出庭公诉能力建设,更好守护公平正义。
统筹:李伟、王璞
编辑:王丽雪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