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热情与执着,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英语教师赵耀,便是这样一位闪耀着教育之光的灵魂工程师。从教16年来,他始终坚守初心,在班主任工作、党务建设、教学改革等领域留下了坚实的足迹,用爱与智慧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今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称号,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次鼓励,更是鞭策和动力。我要践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实现‘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赵耀坚定地说。
在教学中,赵耀积极探索个性化训练和“费曼学习法”,创建“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开发《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系列班会课程,录制教学微课80余节。他所带班级在2017年中考中,英语成绩取得班级均分108分的好成绩。
赵耀还聚焦课堂转型、作业重构与素养培养,以微课预学诊断学情,课中组织合作探究,课后依托AI生成巩固方案,提高学生参与率;推行“作业超市”自选模式,如英语作业布置“用DeepSeek撰写内蒙古博物院双语导游词”,将学生日均作业时长由2.5小时压缩至1.5小时以内,实现“量减质增”。
此外,赵耀还设计班级“成长手账”,创建“心灵解码”育人体系,记录学生成长蜕变。他牵头创建“思政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双师德育课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赵耀积极探索创新,致力于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成长环境。“我建立的班级家长委员会,全面搭建起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让家长深度参与到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同时创建社区实践基地,组织‘亲子共读’‘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赵耀说。
面对传统课堂的局限,赵耀带领年级组探索实施“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将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为学困生开设“星光课堂”,累计辅导超过300小时,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重拾学习信心。“母亲为我取名‘赵耀’,与‘照耀’同音。我愿将这份教育理念化作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之路。”赵耀微笑着说。
为了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规划,赵耀开展“心理沙盘”、建立“学生规划档案”,累计帮扶心理问题学生80余人,转化后进生20余人。其中,学生班博渊在他的帮助下,成绩提升很快,最终考入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这无疑是赵耀教育成果的生动体现。
赵耀还积极探索“行走思政课”,将知识学习、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他组织学生走进呼和浩特海关,让学生在实地参观中增强法治观念。走进内蒙古大学,感受相关学科魅力。他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大型校园师生作品展两次,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所带班级有一名学生荣获呼和浩特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作为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第三党支部书记,赵耀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他依托政治学科组,为全校师生精心筹备并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思政第一课”,如《解码非遗春节》《科技跃升与文化繁荣》等,累计超过8场,让思政教育深入人心。
赵耀还大力推进“党建+教研”融合,以年级组和教研组为依托,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超50节,为教师提供学习榜样。他邀请校内外优秀班主任开展“责任——教书育人”主题讲座超20场,骨干教师举办“深耕宜学课堂”讲座,各年级组长开展“强基固本,勠力同心”带组经验分享会超30场,助力提升教学质量。
从晨曦微露的早读到星光璀璨的延时服务,从三尺讲台的谆谆教诲到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奔走调研,赵耀用16载春秋诠释着灵魂工程师的深刻内涵。他是教育路上的追光者,以赤子之心守望教育理想,用实干精神谱写育人华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着智慧与力量,他的教育之光,必将照亮更多学生前行的道路。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吕会生)
丨编辑:魏颖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