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廖一恒:“台湾投资美国队”?是“台独掏空台湾队”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2:08:0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廖一恒】

在特朗普宣布对台湾地区征收32%“对等关税”34小时后,赖清德才让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卓荣泰公布应对措施,鼓吹这是“经济黄金时代”,更是公布了“五项策略”,大张旗鼓宣称“台湾投资美国队”来了。

“投资美国队”:台对美经贸N连跪

关于“台湾投资美国队”这个表述,笔者乍一听还以为是哪位网友的戏谑,结果发现竟然是“台独”货真价实的“骄傲”用词。要强调投资,马上就有“台积电加码投资美国”,要强调“队”,那就成体系的扩大对美采购:“除了台积电加码投资,其他产业,例如电子、通讯、石化及天然气等产业,都可以加码投资美国”,还真是“卖台”“毁台”无底线,次次创新高。

面对特朗普癫狂的无差别“对等关税”冲击,赖清德把脑子埋在地里,“恭敬”表示“台湾没有任何采取关税报复的打算”,此举立马招致台学者“太弱软”的痛批。

作为“倚美谋独”,将老百姓绑上“台独”战车的“一把好手”,赖清德的这番表述也算是有迹可循:

2025年3月14日,民进党被爆料正与美军谈判,希望采购总金额70-100亿美元的军备,以加速其在“掏空台湾、武装台湾、毁灭台湾”的末路狂飙;

3月20日,赖清德又在餐桌上和美国商会会长表示,台湾“中油”公司正有对美采购能源的意图,希望与阿拉斯加气源开发商进一步洽谈;

也是3月20日,台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表示,预计9月派出农访团赴美采购,主动缩小对美贸易顺差。

月前,面对特朗普的加税威胁,台当局就连续呈上“投诚信”,“台独”对外掏心掏肺,可连在白宫被骂的机会都没换来,最后关税大棒还是砸在了腿上。“台独”不仅不躲避,还继续自带狗粮,“出手阔绰”。前有台积电在重压下的1650亿美元被迫投资不够,现在还要“加码投资”,连夜统计,各行各业整合打包,卖到最后将毫无价值可言。

特朗普3月3日发消息称,台积电计划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美国半导体。路透社

幻想的“日不落”:黔驴技穷

自赖清德上台以来,基本延续了蔡英文时期的“依外谋独、以武拒统、抗中保台”的路线,并且更加“论调赤裸、气焰嚣张、立场激进”。台当局的规划中声称,台湾要全力推动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对外交流,旨在成为所谓的“经济日不落”,建立安全、民主、经贸三大共同体,让世界“上架台湾”。

口气很大,但目前看来,台湾的“上架方式”是只卖自己,却完全没有收银员。不管风吹雨打,不管民生哀怨,死了心,一条路走到黑,张牙舞爪的把自己送出去。有学者将赖清德当前的对美政策概括为“加紧贴靠、加强应变和加倍输诚”,“三加”策略可谓“滑跪式”对美策略的真实写照了。

问题是台湾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对外活动与特朗普奉行的“美国优先”、淡化价值观外交的对外思维,明显背道而驰;“台独”付出再大的政治经济代价,只能换来特朗普对台的“讹诈”,甚至连虚假承诺都没有。而面对美方的“服从性测试”,“台独”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战略耐心”,提出五项应对,看似诚意满满,实则慌不择路,末路狂飙。

第一项,改善“对等关税”现状。“台独”妄想通过“台湾投资美国队”换来“美国投资台湾队”,通过全盘加码打包卖台,消除双方贸易障碍,这简直是自作多情。想和美国谈“零关税”,不如看看提出同样建议的越南和欧盟的结果:特朗普对欧盟表示“诚意不够”,对越南不屑一顾,而台当局目前甚至还没获得回复的资格。

第二项,产业支持计划。很难想象,在台湾最具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刚大出血不久的情况下,“台独”此番言论底气何在。假设真如台当局所言,针对小微企业实施20项措施,那钱从哪来,又能持续多久?

第三项,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还是那句话,核心引擎都被偷家了,未来台湾经济能好吗?台积电的1650亿赴美投资,防务预算上调至GDP的10%,100亿美元的军事采购,还有各行各业亏本赴美大采购,如果这一切都要为美国“主子”实现,恐怕台湾根本撑不到长期计划的那一天。

3月,特朗普提名的国防部副部长人选科尔比声称,台当局需要将防务支出提高到GDP的10%。

第四项,台湾地区加美国的新布局。此番言论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今天幻想台湾地区+美国重塑世界民主价值链,引领民主价值链重构;明天幻想共建“硅盾2.0”,成为所谓“非红供应链”中的核心角色,这种“跪舔”的自信到底缘何而来,令人感到可悲。

第五项,开启所谓的产业倾听之旅。“台独”对于台企、台商可谓是既留不下,也管不住,更别提保护。一方面,面对两岸经贸的深度融合,民进党当局千方百计阻止台商来大陆投资;另一方面,为了倚美谋独,赖清德甚至主动全盘奉上台企台资,极其荒谬。

从某种程度上看,台湾地区和美国确实共享“经济黄金时代”,只不过美国在用餐,台湾则是桌上的桌布和餐盘,甚至不能算在同一个菜单。只要“台独”还没认清,只要台湾地区对美还存在贸易逆差,只要重要半导体企业还留在台湾,特朗普就绝会不放手。

经济安全?一厢情愿的“硅盾2.0”

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动荡,全球价值链重组和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并被卷入到大国科技博弈中。在与美国的经贸联系中,围绕半导体产业的布局、投资和相关经贸活动仍是外界关注的核心。

如今,面对特朗普施压抢夺台积电,岛内学者乐观地提出了与美国共建“硅盾2.0”的设想,希望通过对外布局半导体产业、加强与美国的联系,进而使双方战略一致,让美方更具保护台湾地区的意愿。

2001年,澳大利亚记者克雷格·艾迪生提出了硅盾(Silicon Shield)的概念。他在该发表的作品《硅屏障:台湾最坚实的国防》一书中提到,台湾半导体产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若中国大陆以非和平方式完成统一,将切断半导体产业的供应链,全球资讯产业也将立即受到重创,并引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军事干预。

随后,台湾学者据此进一步提出“硅盾2.0”,着力超出台湾本土化视角,与美国共建民主供应链。“硅盾2.0”就是通过投资,使台岛利益与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目标更加一致,并借助深度整合台湾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机会。

耗巨资建立的台积电美国厂

台湾学者吴介民表示,就算台积电要整体迁移美国,那也要相当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美国只会更想维护台湾地区的安全。将台积电等台湾半导体产业迁入美国也只是工厂和下游的迁徙,只要技术还在台湾,台湾不仅可以加深与民主价值链中各国的深度交融,还能保住台湾在半导体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方面,当前影响台湾半导体产业赴美布局的主要因素明显是霸权政治和经济胁迫,其中包含美国国内政治的因素,是美国政治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喊出的诉求,而非双方处于经济理性人视角下的合作互利。

另一方面,复合相互依赖的逻辑本身是建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台积电也正是全球化时代的企业代表,且不说台积电在异国复制的适应问题,目前全球已经面临经济民族主义和供应链安全化、区域化的严峻挑战;并且美国已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权力非对称依赖关系“武器化”,进而率先在经济层面“榨台”,美国对台积电的施压应当被视为战略层面的行动,而非合作纽带。

面对赖清德等“台独”分子们的“滑跪”和对外勾连,大陆对台政策的目标与使命是一以贯之的,就是两岸统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在美国眼中,台湾根本没有资格完成“台湾+美国”的痴心妄想,只想变现台湾。对“台独”来说,与其担心中美“大交易”的到来,不如先担心此刻已油尽灯枯的“卖台”底气。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