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型航空总部落地杭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7:26:00    

日前,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项目在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开工建设。项目聚焦航空发动机维修再制造,总投资约5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浙江省最大、华东地区主要的国际化、智慧型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填补浙江省内航空高附加值产业空白,一个大型航空总部基地正加快形成。

拥有9个民航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超8000万人次的浙江,有了自己的飞机维修厂。

2024年7月,在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召开的招商引资工作动员大会上,示范区与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签署了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项目。结合产业延伸开展航空发动机维修再制造,公务机维修服务及配套培训、创新,建成后将成为浙江最大、华东地区主要的航空维修基地。

这意味着浙江航空产业迈向了价值链中高端。此前在浙江,航空维修产业一直是空白。“与汽车类似,飞机对于专业的维修服务同样需求巨大。”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机场无论是旅客吞吐量还是货邮吞吐量,均位列全国前五位。春运期间,在萧山国际机场,每2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飞。然而,这些飞机的维修问题,往往要在上海甚至北京、广州、厦门等地进行处理。

4月9日,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项目正式开工,要打通浙江民航强省建设的筋骨节点。飞机发动机维修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是航空维修产业的核心部分。作为国家“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重大项目、浙江省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该项目将填补浙江省内航空高附加值产业空白,进一步带动航空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浙江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总用地面积约338.7亩,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航空发动机维修中心、公务机维修服务中心、航空保障中心及培训中心、航空创新中心(航空科普研学基地)等功能区。

该项目定位打造国际化智慧型的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创新示范基地,将带动航空上下游产业在杭州临空集聚发展,成为浙江省现代化临空产业“新引擎”。

目前,长龙航空总部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涉及的大型维修机库及配套机坪一期、研发楼已建成投用。公用型保税仓库于2023年7月顺利完成验收,“保税仓储+减免税”“保税仓储+保税维修”等模式和业态加快推进。维修机库及配套机坪二期、配餐楼、实训楼已全面开工,将于2025年竣工投产。

二期工程则是此次开建的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定位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创新示范基地,聚焦大飞机关键部件试验、检测、维修及创新研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