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不开颅,一次拆“双弹”!长沙市第三医院成功完成高难度双动脉瘤栓塞手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02:22: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李一心)记者今日从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了解到,该院神经内科七病室、神经外科、介入血管科及麻醉科团队通力协作,通过微创技术成功为一名复杂颅内双动脉瘤患者实施高难度栓塞手术,同时夹闭了两个即将破裂的动脉瘤,以精湛技术和微创理念再次守护患者生命健康。此次手术的成功,彰显了长沙市第三医院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下的综合实力,也为复杂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范例。

病情复杂:大脑内同时存在两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引爆”生命

64岁的欧女士因突发剧烈头痛被紧急送至长沙市第三医院。急诊检查发现其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进一步明确病情,神经内科团队立即为其完善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令人惊讶:欧女士的颅内同时存在两个位置特殊的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在颅内动脉壁局部薄弱后发生扩张而向外膨出的一种瘤状突出,外观形似瘤。虽然不是真正的肿瘤,但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因此被喻为埋藏在颅内的“不定时炸弹”。

欧女士的病情尤其复杂:责任动脉瘤已出现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时有再破裂出血的可能;另外一个瘤体形态不规则,高度提示即将破裂,病情凶险,情况危急。

多学科协作:在大脑的迂曲血管中“穿针引线”精准“拆弹”

颅内血管、神经丰富,本就是“生命雷区”,而多发动脉瘤的处理则更加复杂,对手术技巧及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沙市第三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血管科及麻醉科专家联合会诊,最终决定采用“双微导管联合栓塞”的介入方案,以最小创伤化解危机。

多学科团队各司其职、无缝衔接:神经内科介入团队术前精准评估欧女士脑血管条件,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术中,神经内科学科首席专家毛新发、神经内科七病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范卫兵带领团队,凭借高超的导管操控技术,在迂曲血管中“穿针引线”,成功将微导管精准送达瘤腔;神经外科也在术前积极评估,术中全程保驾,随时准备应对动脉瘤破裂等紧急情况;麻醉科精准镇静与血流动力学调控,为手术创造了稳定条件。

在多学科团队的护航下,神经内科介入团队经过2小时的紧张操作,成功将两个动脉瘤完全栓塞,既避免了开颅损伤,又彻底消除了破裂风险。术后欧女士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缺损,目前已顺利出院。

微创与创新:介入手术攻克复杂颅内双动脉瘤难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范卫兵表示,近年来,脑血管介入手术领域取得了快速进步,众多颅内动脉瘤患者因此得以通过介入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此次复杂颅内双动脉瘤栓塞手术采用新型超柔微导管,攻克血管路径迂曲的解剖难题;针对两个动脉瘤瘤颈宽窄不一的情况,采取“支架辅助栓塞”与“球囊重塑”技术,确保栓塞致密;术中实时DSA造影与电生理监测,实现动态调整,进一步保障了手术的安全。

“微创不仅是技术,更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范卫兵表示,长沙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七病室团队将继续深化多学科协作模式,以尖端技术和人文关怀为复杂脑血管疾病患者筑起生命防线。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